论文降重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2)

时间:2020-02-18 19:13:14 编辑:中国知网查重入口 阅读:

 “舆情”一词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英文中没有与之准确对应的词汇,最为接近的表达为“Public Purlieu”,含有公众意见、群众意见、民意等含义在国外研究中,没有直接关于舆情的研究,多是关于“民意”的研究。对于网络舆论的管理,政府不直接参与,多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和行业自律两种方式。因此,国外在网络舆情方面的研究也多是从危机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角度出发。

从危机管理学方面研究。罗伯特·希斯提出了著名的危机管理“4R”模式,“缩减(Reduction---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以缩减或降低危机情境的攻击力和影响力,预备(Readiness---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反应(Response---尽力应对已发生的危机,恢复(Recovery---从危机局面中及时恢复或复原”

从传播学方面研究。美国学者诺尔·诺依曼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The Spiral Of Silence,他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从心理学方面研究。美国心理理学家加纳德·墨菲提出的沟通改变态度理论,认为生活在客观世界里的人们极易受到周围的生活环境的道染、受到媒体的言论上的鼓动,可是如果进行有效地加强沟通,人们则会改变态度

从公共关系学方面研究。英国著名公关学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所着的影响较大的《危机公关》一书中对“危机传播”的概念和组织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原则":第一,以我为本提供情况(Tell You Own Tale);第二,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ll);第三,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早在1902年,梁启超在《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一文中,就对“舆论”提出了定义“舆论者,寻常人所及见也”,梁启超提出的这个舆论的定义引领了后来学者对舆论研究。

关于舆情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始于2003年,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最早对舆情进行系统性定义,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而对网络舆情和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研究则均是开始于2005年。近年来,舆情应对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学术等各界的关注,特别是2013年以后,以中央网信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网舆情中心、华中科技大舆情监测审等为代表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依次成立,以网络舆情为内容研究成果更是呈爆发式增长。

目前,对于我国地方政府主动应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方付建将舆情信息当作理科研究中的粒子,将其赋予生命周期,把网络舆情的演化分为:孕育、扩散、变换和衰减四个阶段。李彪认为基于新媒体环境和危机社会的双重背景下,网络事件传播可以分为6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反复期、缓解期和长尾期

关于网络舆情的技术分析。覃永震等认为可以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监测和预警网络突发事件舆情风险,即通过指标体系指导突发事件舆情的科学决策,按照重点监测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首次构建出了热度、强度、敏感度3个初始维度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舆情的三级指标体系。王旭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通过构建了互动关系矩阵和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寻找和分析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关键节点

关于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王国华从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体系和提高领导干部能力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张陶然从网络舆情的潜伏期、爆发期、平息期分别给出相应的政府应对策略,在潜伏期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收集、研判、预警,在爆发期做好部门联动、新闻发布、交流互动,在平息期主动公开信息、畅通民意诉求、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议。邹凯等人分析了影响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因素,构建基于网络舆情的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智能评价方法